清朝灭亡北洋集团上位 大军阀应该怎样争权夺利?

2018-04-10 05:48:47  阅读:917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杨惠姗
清朝灭亡北洋集团上位,大军阀如何争权夺利?清末军阀混战,各大割据势力已经开始不服清政府的管理,逐渐佣兵自大,而政府管控能力日渐衰微,内忧外患之际,北洋集团脱颖而出,他们又是如何夺取最高权力的呢?民国初年的政治妥协

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一年,这一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终于结束了它的统治。大清亡了,这一时刻的到来似乎有些晚,但同时也让所有人感到措手不及。

革命派还未做好“迎接”它灭亡的准备,这是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革命:武昌城的一声巨响,迅速在中国南方引发遍地烽烟。革命者的领袖孙中山此时还在国外为下一次起义的准备而奔走,国内一片乱象,武昌群龙无首,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旧军官代表黎元洪被推上了“首义元勋”的宝座。

清政府自己也在积极挽救自己的命运,却没想到原本寄予厚望的“救命稻草”——北洋新军倒打一耙,自元朝以来的八百年,武人集团第一次挣脱了体制的束缚,打破了军事与政治的界限,继承了清朝残余的也是最精华的军事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莅临民国政坛,成为民国初期最强大的政治力量。

立宪派面对剧变,因选择的不同产生了分裂。有的放弃了其“君主立宪”的立场,转而转向一种较为稳健保守的姿态参与进民初之后的政治活动,逐步实现了与革命派的合流,一起以法律为武器,以实现议会政治为目标,用宪法制约军阀的势力。也有的与军阀势力合作,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获取更多的政治权力。

清朝的确是命数已尽,它的灭亡,成为国内各个政治集团共同的政治诉求,革命派、立宪派与北洋集团携手共进,武昌起义后不到5个月,1912年2月12日,旧制度的总代表——皇帝下诏逊位,之后南北政府合并、袁世凯主政新政权、定都北京,南京临时参议院最终也迁往北京,五色旗在中国大地上飘扬,象征着由五族构成的中国国民的主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革命派革命了若干年,结果却是旧政府的官僚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成了中华民国的总统,这是现在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的,也是传统历史叙事有关民国政治形势发展的基本观点。

这个历史结论预设了两个主观条件:一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居心叵测、十分狡猾;二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涉世未深”、在政治斗争中显得极为幼稚,于是北洋集团利用了革命党人的幼稚,连哄带骗地夺取了最高政治权力。

仔细推敲这个预设条件就能发现其结论的幼稚。这个观点首先预设了北洋集团的“恶”,以此为出发点其所作所为都是在证明它的“恶”,其对立面是“善”的,显得天真可爱。而事实呢?如果一个政治集团连续发动十余次革命失败,丧失一代青年精华,仍然幼稚可笑的话,就难以理解什么是政治成熟了。

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人俱是当世人杰,难道袁世凯真的大智近妖,能让孙中山等人降低智商而将其玩弄于鼓掌之间?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一个更客观更接近历史真实一面的角度去理解,也许更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