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借服务费推高用户成本此前被监管点名批评

2021-04-15 18:40:12  阅读:89183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平安普惠借服务费推高用户成本此前被监管点名批评

  来源:WEMONEY研究室

  文:林小林

  在上海工作的小周最近为2020年12月份一笔借款四处申诉。由于开店资金紧张,去年12月4日,他在平安普惠业务员的推荐下,从平安普惠APP贷款13万元,贷款期三年。

  “原先以为是日息47元,结果还了4个月发现是99元。”小周说,4个月连本带利还了21000多,但本金只还了9000多元,其余全部是利息。

  如此高的利息,小周认为和当初平安普惠业务员说的出入太大,于是开始四处申诉,希望能降低利息。

  服务费、保险费等推高费率至23.88%,用户要求减免被拒

  小周告诉WEMONEY研究室,这笔借款本来是救急的,只用六个月,加上当时平安普惠销售表示日息是47元,于是他匆匆忙忙在合同上签了字,并没有仔细看明细。

  小周提供的借款合同显示,贷款本金13万元,三年期共还款181397.85元,总利息为51397.85元。其中民生银行提供全部贷款资金,贷款利率为6.8%。三年本息给民生银行还款143437.36元,利息仅为13437元,仅占到了总利息的26.14%。保险费18111.6元、担保费2012.4元、服务费17836.49元。

  小周表示,贷款前知道有服务费、担保费、保险费,但业务员解释,这些额外费用和贷款利息一起算下来日息是47元,一个月为1410元,也就是年化利率13%。实际上,IRR计算,这笔借款年化利率是23.88%。

(还款列表)

  因此,小周还的利息超7成是给了平安普惠。他发现利息太高了,便向平安普惠要求减少多余的利息,但对方以小周贷款前知晓各项费用为由,不予减免。

  小周和平安普惠的多位借款人向WEMONEY研究室反映,平安普惠在开展业务时,往往会用“比借呗还便宜的贷款要不要?”“月息6厘的资金有没有需要?”这样的营销话术诱导用户,淡化或隐瞒高额保费、服务费等,甚至会将保费与贷款利率相混淆,不少缺乏金融常识的借款用户听信话术,直到偿还贷款时才知道需要同时支付利息和保费等多个费用。

  平安普惠去年被点名通报,当前利率已经调降

  平安普惠开展助贷业务具备天然的优势,脱胎于平安集团借道其内部生态,在金融科技巨头陆金所控股的版图之下,平安普惠业绩节节高升。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末,其再贷余额超5000亿。

  既有平安的这样有着好口碑的金融集团加持,又有如此大的业务体量,平安普惠应该对自身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但在去年11月,平安普惠被监管点名通报。银保监会官网通报了平安普惠与兴业银行合作发放小微企业普惠型贷款,强制捆绑销售保险,收取高额服务费,推高综合融资成本。

  通报的情况跟小周的遭遇基本一致。平安普惠合作的兴业银行提供全部贷款资金,贷款年利率为6.32%—7.6%。通过强制捆绑销售保险,收取高额服务费,到客户那边综合成本被推高到22.16%。

  4月13日,WEMONEY研究室以借款人的身份,接触到山西省的某平安普惠业务员,跟小周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对方告知,平安普惠的贷款利率比借呗还低,秒批额度下款快。

  直到WEMONEY研究室主动询问是否有服务费等其他费用时,对方才说明,有保险费、服务费,综合年化费率也不高,三年综合月息是1分07,按此计算年化费率为12.84%。

  一位贷款中介表示,平安普惠今年确实开始降息了,包括服务费、保险费费用,月息也就是一分多一点。而春节前的月息还是1分79,年化费率是21.48%。

  梳理时间线可以看出,在11月份监管通报后,小周在12月4日的借款利率依然高达23.88%。之后,平安普惠应该是在监管要求下调降了年化利率趋于合理水平。

  那么,对于像小周这样,夹在监管点名通报后过渡期的借款人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陕西智聪律师事务所周律师表示,平安普惠不适用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建议小周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投诉。

  小周告诉WEMONEY研究室平安普惠态度强硬,再三强调小周知晓各项费用不予减免,因此他投诉到了当地的银保监局。小周说,工作人员告诉他,已接到了很多借款人对民生银行和平安普惠的投诉,正在和民生银行反馈。

  小周的贷款合同显示,民生银行提供放款资金,于是又投诉到民生银行,他们称只负责放款,至于保险费等别的问题找平安普惠解决。小周表示,投诉到银保监局后,民生银行才表示会进行调查,截至目前,还未给出回复。

  WEMONEY研究室以用户身份将这个情况反馈给平安普惠客服,对方称,要核实下目前投诉人上报的情况,具体查看投诉人的年化费率,已及相关人员跟进的投诉情况。当WEMONEY研究室提出去年11月份监管已经指出他们违规时,对方表示也要进行核实,1-3个工作日回复。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戴菁菁

原标题:平安普惠借服务费推高用户成本此前被监管点名批评